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原來一切都是過程

上教育心理學時,老師問大家,在國小、國中階段,到底是能力分班好?還是常態編班好?

這是我一直關注的議題,於是我舉手回答:我認為,適度的能力分班是好的,但那是因為被師資的能力和人數所限制,如果班級中有按現有教學方式以致學習能力較有限制的孩子,可能會照顧不來,也無法好好教學,否則,孩子到學校,該學的東西絕對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甚至可以說,課本上的知識只是一小部份,更重要的反而是與師長、同學間的互動和互相尊重,但是能力分班則會給孩子貼上莫需有的標籤,影響到孩子的思維和心態,也影響到和同學間的彑動和互相尊重。

老師說,正是因為我所說的原因,教育界發現能力分班的負作用太大,所以教育部現在已經全面禁止國小、國中階段的能力分班,甚至如果有相關的做法,會嚴重要要取消該縣市的教育補助款(上億的金額),因此,當年的能力分班,已演變成現今的跑班模式。

晚上跟妹妹討論到這個議題,妹妹說,我們總覺得應該如何如何,以致於會有新的做法,但會不會又有新的做法來推翻前面的做法呢?

入學這一個月以來,上了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書中說明了一個又一個的學說和制度演變背後的原因和思維,我也了然於心了。對於教育的演變,我們每個人都只經歷過片段而非整個過程,所以總不知道其原由始末,但是看到教科書裡的說明,了解到一切都只是過程,而且,終將都是愈來愈好的過程。

就像,雖然我一直很詬病在我求學階段中,曾讓年幼無知的我自以為了不起的能力分班模式,但是,正因為自己走過了,知道問題所在,所以能據以去引導孩子,不被這種定型思維所限制,而真切的面對自己,完善自己。

原來,學術界在做的也是相同的事,研究每一種做法的影響,然後提出更佳的做法。現今跑班模式的資優班是好的嗎?雖然我不以為然,但在時間的洪流中,也只是個過程而已...更重要的或許是,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都能看清一切都只是過程,不隨之起舞,而弄懂真正重要的,唯有真切的面對自己,完善自己。

所以,現在的制度好嗎?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更完善自己。不是分班、不是分數、不是第幾志願的學校、不是在哪間公司上班、不是做什麼工作,而是我們如何能甘心的承擔,真切的面對,並且永不放棄讓自己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