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度過挫折
讀書會同學問,如何幫孩子度過挫折,我侃侃而談哥哥國一時唯一一次因為月考時數學的失誤而掉到班排2的經驗(雖然說第1名掉到第2名好像沒什麼差,但是校排是從前10名掉到3X名),當時的我很清楚認得這就是很棒的學習成長的機會,因為常常看到新聞、討論區都有一路考第1名的孩子,因為一次的挫折就再也站不起來,我也很擔心萬一老是考第1名,會不會沒辦法面對其他的名次,所以這次我用很興奮期待的態度陪孩子一起面對。
我跟讀書會的同學分享,雖然面對挫折,有些孩子順勢就倒了,有些則是會愈挫愈勇,但是如果能讓原本會倒的孩子,看到自己有站起來的選擇,是不是正是我們做為家長的責任呢?
講得好像頭頭是道呢!我到現在也還是一直深信,這就是我做為家長或朋友的責任。
問題是,如何認出生命中的禮物?
跟讀書會的另一個同學S討論到孩子的同學遇到不適任教師,我對學校的立場感到憤憤不平,因為學校的態度就是除非性侵或嚴重體罰,不然都是站在老師那一邊的。S卻說,她很少嫌老師,也很少管孩子在學校的事,因為孩子在學校的事都是自己應該面對處理的。
S的孩子優秀得不得了,不止學業成績超級優秀,跟媽媽的感情超好,人格特質更是懂事貼心進取有恆心有毅力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我聽到她的想法,當下心裡還是覺得不應該委屈忍受不適任教師,心裡還是很多o.s.:「萬一孩子心理受挫」、「萬一孩子學業沒學好」、「萬一孩子......」。
但是,我回家的路上不停思索,是啊~事情本身的意義,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定義方式,學業可以自學;三人行必有我師,老師做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成為一種反向的教育方式,重點應該還是在於課題分離,孩子的課題,父母協助提供正反多方建議,讓孩子看到自己對人生的選擇權,最終由孩子自己決定,這也正是阿德勒課題分離的原則,而一但落入「錯的人該付出代價」的思維,就是落入阿德勒所說的「權力鬥爭」的陷阱了啊......。
我這個外人,究竟是在多什麼嘴......>_<
那麼,到底該如何認出生命中的禮物呢?
或許就是在內心起波瀾的時候,不要急著回應,先檢視看看自己內心波瀾的起點,等波瀾慢慢平息吧.......這應該是唯一應該養成的慣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