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本阿德勒的書,對於「無條件的信任」,一直感到難以理解...這應該是阿德勒心理學最難讓我理解並認同的吧...。但是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總於看懂了!
無條件的信任,就是用對方的眼睛看,用對方的耳朵聽,完全的設身處地,這樣才能真的明白對方的思維,認同對方的想法,你理解了對方,對方也才會理解你,才能一同走出「可憐的我」和「可惡的他」,一同去找出「現在該怎麼辦呢?」
並不是說人都有辦法對他人做到無條件的信件,而是勢必要做到這個,才有辦法和身邊的人做到有效的溝通,進一步和對方一起攜手走出目前的困境,與阿德勒心理學其他的條件一樣,都只是無數選擇中「可以解決問題的」、「相較之下比較好、比較(或唯一)有正面效益」一條路。
至於對方對我們的想法,則要以課題分離的角度,因為這完全是他人的課題,我們只要關注在自己的課題上就好了,無需建立在雙方「合意」的前提下,面對任何人,都要以「無條件的信任」做為相處的基礎,才不會淪為「各說各話」,各自表達卻沒有溝通的狀況。
放掉「我執」,每個人都只願意相信那個「會相信自己的人」所說的話,而不是用「意見的正確度」來判斷對方。
而最終的目的,在於得到真正的歸屬感,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戰爭背景下發展出來的阿德勒心理學,不像佛洛伊德研究人性中的破壞性,而是具建設性的告訴我們「如何才能避免爭端」!是啊,如果能夠用對方的眼睛看,用對方的耳朵聽,完全的設身處地,那怎麼還會有爭端呢?
所以,我居然發現,原來阿德勒的理想和孔子是指向相同的境界,就是大同世界!方法就是要人人都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非常震撼呢!大部份的人做不到,也不會想要這樣做啊!正是因為人人都各持己見,又為了爭奪資源,而站在競爭而非合作的位置上!難怪大部份的人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也難怪世界如此紛亂了!
那麼,又該從哪裡開始呢?一定要從自己開始,想讓自己被相信,一定要先相信別人,從對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寄予信任,而不是置身度外的去談論全體的問題!
我好像被觸電一樣呢!!!
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真的讓我非常好奇岸見一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對阿德勒真的是非常透徹的了解呢!怎麼有辦法寫出這樣的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