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圖書館預約等了很久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前兩天終於拿到了,這本書是作者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出版的書,是的,今年是2023年,所以這本書第一次是在86年前出版的,到現在還不斷再版,甚至宮崎駿以這本書為藍本改編成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也預計將在10月6日於台灣上映,可知就是"經典"級的著作吧。(雖然我幾乎無法從《蒼鷺與少年》的劇情介紹中看出和這本書內容的連結...@@)

那時,我是聽說了宮崎駿這部電影要上映的消息(日本/七月),才再預約這本書的吧,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二刷了,上次看是在幾年前,但是沒有完全看完,所以,或許也因為是書名的這個問題還留在我的心裡,所以再借回來看一次。

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會開始思考人與人間的關係、事情背後的意義,以及自己要活出怎樣的人生呢?在那個時候,是否有一個有智慧的大人剛好能夠接住這些問題,其至引導你思考呢?《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講述的就是劇中主人翁--一個十五歲的青少年"小哥白尼",在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與他的舅舅進行的探討與對談。

因為他的父親已經過世了,他跟母親一同生活,在他父親過世前,曾經跟他的舅舅交待,希望能引導小哥白尼成為"為人很了不起的人"。

「我希望他成為了不起的男人。我是說,為人很了不起的人。」他的父親是這樣交待的。

所以他的舅舅很用心地引導小哥白尼觀察世界,並將之對勇氣、友情、貧富、霸凌、人與社會等重要課題的想法記錄在筆記本上,最後把這本筆記本交給小哥白尼。

大概花了2天不到的時間,就再仔細把它看完了,許多讓人深思的地方,是需要細細思考與體會才能進入!在人生的諸多歧路上,有些選項的重點不是你怎麼想,而是你為什麼會那樣想...。關於人生的方向,超過四十歲才似乎有點答案的我,如果能在十五歲就能有這樣的思考引導,人生會不一樣吧?

以下整理對我有啟發的部份~

  • 小哥白尼跟舅舅分享同學北見在另一位同學浦川受到霸凌時挺身而出的事,舅舅希望他能記得並珍惜像這樣讓自己感動的時刻,重要的不是公民道德課裡的規範該如何,而是以從心中湧現的熱切情感來判斷是非對錯,必須從靈魂深處了解人到底是什麼地方了不起,然後,必須激發自己的向上心,以「不管誰怎麼說」的決心,打從心底想成為了不起的人。


  • 小哥白尼在就讀國一時,有一次與舅舅站在東京銀座某家百貨公司的頂樓,他向下俯瞰著銀座的街道,突然意識到,在數不盡的屋頂下,都他不認識的幾十萬人生活著,有如潮汐一般,隨著上下班的時間而漲潮退潮,不由得感到人就像遼濶世界的一個分子一樣,而舅舅告訴他,相較於許多人總以自我為中心判斷事物,理解到自己只是廣大世界裡的一份子,是一個了不起的認知。

    舅舅說,小哥白尼的發現,即是經濟學中的"生產關係",重點不是發現了什麼,而是這樣的發現與經驗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和啟發,而一個人的經驗有限,但人類有語言和文字,能夠將之累積成"學問",這也正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主要差別之一,不然,恐怕只能像猿猴一樣,而不會有現今的文明。所以,我們必須學習人類過去的經驗,並保有對自己的疑問追根究柢的精神。

    舅舅又說,只要瀏覽一下生活中的必須品,就會發現所有事物背後都有數不清的人在努力工作著,人類彼此交織構成綿密的網,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似綿密,卻依然紛爭不斷,所以就像小哥白尼說的,目前人與人間的關係就像物質分子和分子的關係,如果能讓人與人間能發自善意為彼此付出而感到喜悅,才是真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有些人在窮苦的環境長大、只上過小學、畢業後就靠勞力賺錢,經常連非常簡單的知識都不知道,但他們才是扛著這個世界的人,他們為生產而付出的勞動,才讓人能活得像人。然而,學生雖然還在為踏進社會做準備,不過在自己不注意的時候,其實每天都在生產了不起的東西,是什麼呢?把這個問題烙在心裡,偶而想起來,就認真想一想...


  • 小哥白尼在好朋友被高年級生霸凌時,害怕的躲在旁邊看,但另外兩個好朋友有挺身而出,事後小哥白尼內心悔恨又慚愧,還病了好一段時間,在舅舅的引導下,他終於寫信跟三個好朋友道歉,坦承自己的懦弱。

    媽媽跟他分享,在就讀女中的二十多年前時,她走在石階上想幫走在前面的老婆婆拿包袱,卻一直沒能鼓起勇氣,當時的情景一直留在她的腦海裡。雖然長大後的她經常想起來還是很懊悔,卻也因此日後更能鼓起勇氣採取行動,也因此能有後面其他的美好回憶,也更能深刻體會別人善行的可貴。所以,或許單看一件事會覺得無法彌補,但如果因此更能深刻了解做人的道理,就不枉費自己有那樣的經驗,也能讓自己變成更成熟的人。

    舅舅則在筆記本記下痛苦為人生帶來的價值,他說,因為內心感到痛苦,才能在心裡好好認清人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人有能力分辨對錯,並且根據對錯決定自己的行為,而像個男子漢一樣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因此感到痛苦,也是天地間唯有人才做得到的事。

最後,小哥白尼在筆記本上寫著:

我認為將來世界上所有人都應該成為彼此的朋友。人類從以前到現在不斷進步,今後一定會進步到那樣的世界,而我想成為能幫助世界進步的人

================================================

這本書曾被收錄至日本中小學教科書,被認為是80年來形塑日本人品格態度的一本書,宮崎駿曾說,這本書傳達一個訊息,就是人無論處在多麼艱困或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

什麼是活得像個人呢?

人生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有什麼事,是只有當人才能做到的呢?

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成為其他的動物,究竟有什麼獨特的使命嗎?

我應該如何謹守著,時時刻刻朝創造這樣的價值前進?

這是我在想的問題...

前陣子在看心學大師王陽明的故事,他在私塾求學時,詢問老師什麼是天下第一等的事,卻對老師的答案"讀書榮登科舉"不以為然,而說出自己心裡的答案"藉由讀書學會如何做個聖賢"。

可知這樣的思考,會在青少年階段萌發,是很自然的,而現在的許多大人也像私塾老師一樣,會告訴孩子讀書就是為了有個好工作能賺錢,或許有些孩子會接受,但如果遇到王陽明呢?

而最後,王陽明真的成了聖賢,這也可以看出少年立志之可貴。

當年的我,如果有這層次的思考引導,應該也會對這樣的志向有憧憬吧!不過現在,我只想著如何能讓自己的生命,儘可能對世界的價值超過負擔。

不過,這好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好書介紹:翻轉成績與人生的學霸養成術

大概四、五年前,我曾經有段時間對讀書方法很沉迷,有恨不相逢少年時的感覺,因此陸陸續續在圖書館借了幾十本關於讀書方法的書回家看,也上了一些課,並從所學中擷取精華來引導孩子學習。其中,有幾本很不錯的書,我曾經推薦給朋友閱讀,才發現"閱讀"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因緣俱足才能做的事,包括時間、頻率、方法和先備知識等,答應朋友要分享讀書方法,最近比較有空,我想就來複習一下,順便跟大家一起看吧...

第一本書,是我覺得很好看的-- 翻轉成績與人生的學霸養成術

這本書的作者是享譽韓國的「第一學霸」、家長公認最值得信賴的「讀書導師」,也是超人氣節目〈學習的霸王〉主持人的姜聲泰,而本書主軸在於如何建立好的學習習慣並將之融入日常

作者在前言宣示,將帶領學子利用"66天"將學習方法內化,養成自己學霸的體質,因為作者以個人的經驗,認為66天是養成一項習慣所需的最短天數,他舉例自己練習拉單槓的過程,是如何從一下都拉不好,練到可以在單槓上翻轉倒掛,靠的就是把拉單槓變成不用靠意志力,每天要做的事,而他本人,以及訪問過的學霸們,也正像他拉單槓一樣,把讀書養成例行性的習慣。

要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心態,本書分成兩大部份,第一個部份是心態篇:養成習慣的五大法則;第二部份是實戰篇,分享的是變身學霸的32個讀書習慣。

第一部 心態篇:養成習慣的五大法則

1.好習慣與習慣養成的方法

(1)白紙復習法:作者讓參加學習計畫的孩子們,每天放學回家,一打開玄關大門,就坐在書桌前,在白紙上寫下當天課堂所學。作者認為這是提升成績的關鍵秘訣,也是學霸們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這個方法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持之以恆,而要協助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個習慣和日常生活中相連結,即"一回到家,馬上...",把這個習慣變成不假思索要做的事

(2)目錄學習法:把書上的目錄,甚至是各篇章的小標題都寫下來,製做成一份全新的詳細目錄,在讀完一個章節後,看著新目錄試著說明該章節的內容。同樣的,在習慣的養成上,一樣要把它和日常會有的行為相連結

2.習慣要從小規模開始,再逐漸培養擴大

習慣最大的敵人,就是過度貪心,想要養成讀書的習慣,與其一下子設定念1個小時的書,不妨先從坐在書桌前讀5分鐘開始

這裡作者有分享一個個人認為很棒的小撇步,如果有想要讀書又不想放棄強健體魄的同學,不妨每次讀書累了開始恍神時,就做伏地挺身。

根據我的經驗,伏地挺身或者棒式可以有助於集中精神,如果不會做的可以問我唷~~^^女生也可以做,身材會變好!

3.重要的事情要在早上做

不要在太累或者需要抵抗誘惑之後,以及容易被打斷的時間點讀書,因為這些時候,人的意志力已經所剩無幾,因此,與其讀書讀到很晚,不如早點起床讀書,早上讀書效益更高。

4.想像完美理想的一天

運用每日計畫表,再按照事先的規劃不假思索地執行

5.只要持續,終將成為習慣

可以製作一份66天習慣養成月曆,用來記錄這66天是否有落實行動,每次行動達成可以在格子上畫X。

(1)先將想要養成的習慣項目具體寫下,且以最小值來設定

(2)聯結既有行為,使其合而為一(例如搭公車回家路上背5個英文單字)

(3)小任務清單不超過7個,可以從1個開始。

(4)達成任務當日將之標記X,代表達成。

(5)把這個月曆貼在公開、醒目的位置。

第二部 實戰篇,分享的是變身學霸的32個讀書習慣:

在建立好正確的心態後,本書的第二部份是實戰篇,分享的是變身學霸的32個讀書習慣,分別是66天讀書法的10個習慣、學霸復習法的3個習慣,學霸熟記法的4個習慣和學霸考試順利法的4個習慣、學霸擬定計畫法的5個習慣,以及學霸讀書態度的6個習慣。

這邊分享其中6個我覺得好用的習慣~

1.不要反覆背誦,而是要邊測驗邊復習;2.養成提問的習慣;3.唯一能擺脫雜念的方法,就是設定小目標;4開始讀書前先冥想(這個前提是要會正確的冥想方法)5.課後復習5分鐘的力量(遺忘曲線);6.擬定自己能夠實踐的日、週計畫表(我們家是做子彈筆記的形態)

綜合以上,這本書文字淺白,也有些小故事吸引讀者閱讀並加強讀者的信心,是我很推薦的一本書,有興趣的不妨到圖書館借來看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前半部心態的建立,後半部提到應該建立的好習慣很多,可以斟酌取用,基本上我只有用幾個,而且不會一次跟小孩講太多~

--------------

在協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過程,我經常運用上述的方法,例如,回家就先寫下當天記得的課堂所學,每天先做當天的計畫表,再開始當天的功課和復習工作,計畫表可以納入休息時間,但休息時間之前一定要先讀1頁的英文雜誌,以及讀書前先看目錄和大小標題等...

這對我們家來說是行之有年的事,但也是需要家長不定期了解孩子的執行現況以及需要協助排解的困難,具體原則大致就是掌握可行性、易行性等原則,協助孩子:1.把要做的事單純化,2.事前透過溝通取得共識,確保孩子了解我們是協助他用事半功倍的方法讀書,以及3.確保執行流程順暢,4.經常肯定他的參與及5.檢視成果並適時調整,以協助孩子把好的習慣融入日常。



2023年9月16日 星期六

補習--班親會上引起熱烈交流的話題

弟弟甫升上高中,今天去參加他在雄中第一次的班親會,表訂的班親會時間是8點半到10點,但這卻是我第一次真的在教室待到10點,可能是因為家長提出讓大家熱烈交流的話題吧?

家長A率先問到,雖然在孩子的學習上努力扮演提款機的角色,負責支付補習費,但仍想要問高中是否補習為常態?是否真的需要補習?印象中他的孩子補了4科,這是他讓孩子自主決定要不要補,要補哪些的結果。老師也很妙,居然叫來幫忙的班長和副班長談談補習的感想。

結果班長和副班長也都有補習,因為(1)試聽有錢可以領,(2)第一學期補習費很優惠,四科只要三千元/月,還有,(3)補習班說第一次月考很重要,考不好可能就沒信心一路往下。

有家長尖銳提問,是否補習班的老師真的比較會教?副班長說無從比較,因為補習是先修,現在教的補習班都已經教過了。老師也很無奈,覺得自己已經使盡全力,想辦法增加授課時的趣味性,但還是會有學生趴下(睡著),而每到高三也是會有學生掉隊,月考只考二三十分(英文)~

這位家長也問到了作息,結果班長坦言睡眠不足,上課會想睡,副班長說每天補完習再通車回家已經十點多,洗完澡十一點上床睡覺,回家不會再念書,所以只能利用下課時間念書或寫作業。

家長B從事護理工作,因為身邊有朋友的孩子學業成績非常好,卻在考完大學後因為癌症身故,清楚認知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錢夠用就好,所以關注孩子一定要保有運動的能力和習慣;家長C是某國中的資深老師,以經驗分享勸大家勿執著於電資醫牙,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並舉例有曾經教過的學子繞了一大圈滿足父母的需求,到博士班終於可以自己作主了,再繞回念自己有興趣的語言學。

從這話題在班親會上引起大家的熱烈交流,可以看出即使是第一志願學子的家長,仍然在心疼孩子又不知該如何違抗社會壓力中間掙扎。我們家哥哥今年升上大學,國高中的階段沒有補過習,弟弟目前也是這樣計畫的,關於高中生是否應該補習,我認為應該考量兩個重點,一是孩子是否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是能力與父母的期待、孩子對自己的期待中間的落差是否能靠自己達成,而這兩個問題,對於每個孩子、每個家庭來說,應該都有不同的答案吧。

但是我想在此破解一下補習班的行銷手法,讓各位家長在面對是否補習這件事,能更關注於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只是在恐嚇下就範...

1.補習班訴求與108課綱相違背...

二個孩子升學過程中也經常會接到試聽領錢的邀約,我都跟他們說,沒有要補習,就不要佔用人家的資源。基本上,補習班用的是利誘+恐嚇行銷的手法,我認為跟108課綱的精神是100%相違背的,因為「自主學習」是108課綱的重要內涵,而一般補習班鼓勵學子全科都補,與學子互動過程中自吹自擂自己有多會教,並將學子的學習成就歸屬於補習班,這些豈不是在無形中灌輸學子沒有辦法自主學習的觀念?豈不是在無形中剝奪學子累積自己抓取重點並統整歸納等學習能力的機會?

2.邏輯上,第一次月考的成績沒有那麼重要...

高中的課業難度確實與國中有相當的落差,補習班的話術會說: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很重要,為了避免第一次月考考不好打擊信心,一定要到補習班先修,然後再祭上試聽費、第一學期優惠等利誘手段,讓人簡直找不到理由拒絕。

但這樣的前提,是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很重要,考不好會打擊信心"這個前提,有的人遇到挫折會一蹶不振,也有人會愈挫愈勇,問題應該在於遇到挫折的心態才對吧?不然難道第二次、第三次或者等模擬考遇到挫折,就不會打擊信心了嗎?

如何培養愈挫愈勇的勇氣,願意且能夠對學習品質建立起PDCA的循環(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才是真正重要的課題。

3.一般來說,補習是有效的,因為...

我認為一般來說,補習是會有效的,原因是"先修",先修就是"預習",預習過的內容,因為能掌握大致的脈絡,再到學校聽老師講,就是復習了,所以,補習會有效,但學生自己預習也會有效啊!但是,如果能夠自己預習,再給老師復習,自己再利用課後時間練習,不是會更有效?

不過,預習也是需要能力的,而能力也是需要時間來養成的。所以自己預習,只有對於有時間、有能力預習的孩子有效。這個部份的重點在於(1)對學科的先備知識、(2)充份運用寒暑假(3)日常的時間管理能力以及(4)讀書方法。這時還是要建議各位家長,要儘早協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學習的過程中儘量把基礎打好,以便做為未來學習的銜接。

但如果沒有時間及適當的引導協助養成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家長或學生自己又對學習成果有相當的期望,那就可以試試看用補習來協助孩子預習,但相對的就是需要時間和金錢的付出了。

4.可想而知的後遺症

隨著108課綱強調的自主學習,高中做小組或個人報告的機會更多,找資料、思考、統整、呈現與表達都是很花時間的,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也需要思考、蘊釀的時間,如果把課後的時間投入在補習上,高一就搞到午夜12點甚至更晚才睡,高二、高三的日子要怎麼過呢?

而當生活都被課業佔滿,正值成長階段的學子們,有心力用在關注自己的飲食、運動、睡眠等健康課題嗎?有機會自我探索嗎?這些都是選擇補習這條路上可能必須捨棄的,可能也要在心中衡量一下是否值得吧...

老師說,他不愛英文,也不喜歡教書,但卻在這上面耗了大半輩子,所以他鼓勵孩子在高中階段積極透過班及幹部及活動的參與多元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更能知道為何而戰...。雖然我不覺得高中生一定找得到自己最有興趣的領域,但這探索的過程卻是重要的,也更能讓孩子甘願負重前行,而這過程中父母親的功課,就是學習支持、陪伴、引導和尊重,以免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遺憾,或者遺憾製造者,那可就枉費我們的付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