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的組成要素:
- 簡介:一段激發動機;銜接暖身的鼓勵,教練用小於60秒的時間進行,以溫暖的歡迎、教練名字和課程名稱開場,說明運動訓練和器材設備的簡介,以及介紹課程目的和預期目標。。
- 動作準備(暖身):提升體溫的活動,並將身體準備到可以應對運動訓練的要求,預演將進行的運動,使參與者從靜態中動起來。利用提升核心運動、血液循環和呼吸速率的活動,將身體為課堂運動做足準備。
- 主運動:可能著重於單一或組合式的目標、結果,如下:
- 達成或維持一定的心跳率,或是一定自評強度的程度。
- 完成一套特定的編舞內容;
- 操作特定的組數、次數(例如完成幾組、幾次)或間歇訓練(完成幾秒、休息幾秒)
- 預計燃燒多少卡路里;
- 舒緩壓力或焦慮;
- 練習競技運動技巧。
- 銜接(緩和):提供穩定及循序漸進的活動,以達成以下目的:
1.降低運動強度到運動前的狀態;2.完成整體的運動體驗(從開始到結束,起承轉合);3.像是靜態伸展、筋膜放鬆等柔軟度強化動作經常被放在緩和階段;4.時間跟暖身一樣長,高齡者緩和時間要更長,不然容易頭暈。 - 總結:簡短扼要,目的在讓參與者有良好印象。1.確認這次訓練完成,啟蒙對運動的正向看法;2.針對課程中的努力給予稱讚與"正向"回饋;3.邀請再次回來運動(下週見);4.請參與者給予回饋或提出問題(任何動作或問題可以提出討論,不說可以來問我,以免有上對下的感受)
監控強度:教練需要監控參與者的強度,特別是在 主運動 的時候。教練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學員如何自我監控強度。
監控強度的方式如下:
1.自評強度監控(RPE)-兩種自評量表:0-10級RPE自評量表、
2.說話測試(看能否說話)
3.呼吸困難量表(分四級)
維持課程流暢:指的是團體健身教練在課程中連貫課程五項組成元素(簡介、暖身、主運動、緩和、總結)的執行能力,進而達成目標。重點在於1.計畫;2.練習;3.準備;4.修正;5.個人化/個性化的呈現。
一般課程形式的運動元素
肌力和阻力訓練:以肌力為基礎的班級,課表目標會以改善(1)肌耐力和穩定度、(2)一般肌力、(3)爆發力為目標,或者結合以上綜合目標。
1.肌力的一般考量
- 準備降階、進階的替代動作
- 核心的參與
- 適當的足部位置
- 控制的速度與節奏
- 肌肉受壓力的足夠時間
- 從頭到尾的動作指導
2.肌力訓練的訓練強度
先設定1rm的百分比,如不知道1rm,先以輕+次數多的肌耐力訓練,再調整加重和減少次數。
- 如訓練穩定度/肌耐力:以低強度搭配輕重量,較多次數的方式進行;
- 如訓練肌力、肌肥大:以較高強度(例如把深蹲改成弓箭步蹲)搭配更重的阻力,較少的次數進行
3.肌力訓練的各組成要素
- 表明課程目標
- 說明會使用的器材
- 針對不同程度的參與者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
暖身:常見動作準備可以包括平板式、橋式、靜態伸展(ex最偉大的伸展)、弓箭步以啟動核心。
主運動:上半身、下半身、全身、拮抗肌+主動肌,單關節+雙關節、循環訓練、伏地挺身
4.高強度間歇訓練和間歇訓練:大多數的人會參與高強度間歇訓練課程的原因,是為提升整體心肺有氧所需要提供自我調整的能力。在高強度間歇訓練中主要的一個考量是關節衝擊(單腳離地是低衝擊,雙腳離地是高衝擊),因為很多動作是需要高衝擊、反覆次數的練習,因此一般考量包括:動力鏈的排列;根據目標強度的控制能力、系統化的挑戰心率區間(最大心跳率的65-75%、75-85%、85%以上)(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訓練時間 自評強度
區間一 最大心跳率的65-75% 12-13
區間二 最大心跳率的76-85% 14-16
區間三 最大心跳率的86-95% 17-19
訓練和休息時間比例(秒)
(1)20:10 (2)60:30 (3)60:60(中高齡者) (4)45:15(老師常用、TABATA常用,128bpm的音樂)
高強度間歇訓練變項
區間一 區間二 區間三
最大心跳率的65-75% 76-85% 86-95%
自評強度 12-13 14-16 17-19
暖身/和緩 區間一:恢復 區間二:乳酸閾值 區間三:峰值/間歇
瑜珈課程:主要以等長收縮的方式訓練肌肉,向心和離心收縮則是在進入和退出動作的時候,傳統瑜珈強調在姿勢中停留不動的穩定性,訓練平衡並提升關節可動範圍,一般考量包括:
- 動力鏈的排列
- 以啟動骨盆底肌開始的姿勢,提升核心穩定度和平衡
- 腹內壓和核心整圈(腹橫肌、多裂肌)收緊
- 依據脊柱動作的一連串姿勢
- 根據預期結果變化不同訓練強度
飛輪課程:通常進行45-60分鐘,教練指導腿踩踏速度(rpm)、車的阻力和間歇訓練模式,以達成課程的目標。飛輪通常聚焦在不同強度中單一的動作模式,以坐姿或站姿的方式進行訓練,一般考量包括:
- 動力鏈的排列
- 髖屈肌群潛在的過度使用
- 合適的飛輪:座椅和髖同高,手把應支撐維持上半身的適當體線(背部要直)
- 核心的參與(減少下背的壓力)
- 合適的足部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