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起步中的未來能源--氫能

大家知道政府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生硬的用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備感陌生,事實上,當前以2050淨零為目標,剩下30年的時間,雖然看似時間很長,但要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都同步推動,最終以"零碳排"為目標,中間也有許多技術發展上的未知,再加上不只是產業界的事,也跟人民的生活、孩子的發展,以及未來的世界面貎攸關,所以跟大家分享,一起了解未來新能源型態的可能樣貎。


「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以「能源轉型」為軸心推動「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所以今天也以「能源轉型」為核心做介紹。  「能源轉型」的短中期(2020-2030年)將以增加佈建再生能源(成熟的光電和風電為優先)、推動火力發電低碳化(推動以天然氣取代燃煤加上氫氨混燒的導入);在2030-2050年的長期規劃部份,則除了持續極大化自產的光電和風電外,火力發電部份也要落實碳中和(推動天然氣搭配CCUS-碳排放的捕獲、再利用、封存和碳中和的LNG貿易、提高氫氨混燒比例等;考量長期的目標,即起並積極建構未來包括生質能和氫能的無碳燃料的供應體系。

如果實在太難懂,白話來說我看到的是2020-2030年間政府會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努力提高太陽能和風電的供電,但比較穩定的還是天然氣和燃煤的火力發電,這部份就積極推動氫氨混燒以力求減碳(不過看似要穩定供電的挑戰很多),現在也要佈局未來的氫能,發展包括氫氣的生產、進口、運輸及儲存配套等,以朝"零碳"的目標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氫能的美好願景,以及技術上是否能順利和及時發展。在氫能的生產上,有分藍氫、綠氫、灰氫和褐氫,主要差異在於製程。目前的氫能有 96% 來自化石燃料/天然氣,過程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被減碳人士稱為「灰氫」;以再生能源製作的「綠氫」或許可以說是氫能的最終目標,但與灰氫同樣透過水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獲得,但再經碳捕捉、利用和儲存 (CCUS) 技術以實現低碳的藍氫則為其過渡作法,也有一派擁護者。

而氫能的儲存也是技術發展上的一大重點。細節可以看以下的延伸閱讀,如果能順利發展,我是覺得蠻讚嘆的,畢竟太陽能和風電都無法儲存,轉換為氫能就可以儲存和運輸了,應該是一大突破。

在國發會「 2050 年淨零排放路徑圖」可以看到,2050 年台灣電力來源有 9%~12% 仰賴氫能,工研院也從「發電」、「載具」、「工業」三大氫能應用與氫氣供應,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日前發表未來 30 年台灣氫能應用技術的發展策略「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協助產業掌握氫能商機。整體規劃收錄於延伸閱讀內,有興趣的也不妨一讀。

兒子說氫能的發展也是高二地科課永續單元的補充內容,可見地科老師也是很關心時事與時俱進的呢~~

對非理工人來看頗為生硬的內容,但因為關係到大的趨勢,還是整理出來,做為自己的學習,歡迎補充與指正。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