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公,因為新家的裝潢發生爭執~
老公要我找A廠商估價,我卻找了B廠商,因為A廠商有合作過,B廠商卻是他人介紹的。其實也不是我想換人做,我是打算2間都找,只是先後的問題而已。
這樣他就不開心了,不了解為何我有那麼多不符合他期待的狀況發生,只是照做很難嗎?
我再度完全不知道他生氣的原因在哪裡,直到睡前我靈光一閃.....
因為沒有哪兩個人腦中的藍圖或做事的習慣是相同的,如果希望事情能事半功倍,或許應該先想辦法儘量讓雙方的藍圖一致、目標一致,或者如果對方做得不到位時,應該先思考背後原因,再加以討論,而不是一昧指責,覺得對方講的任何原因都是藉口,然後一再反覆發生相同的爭執。
這和陪伴孩子學習,是相同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相同的經驗,在要孩子做學習計畫時,常很硬性的直接提供一個範本讓他套用,或者是直接幫他安排,要他按表操課。結果呢?執行端常常是打折再打折,甚至打折還要再加隱瞞,很多只做表面功夫的狀況就發生了,然後大人就要像警察抓小偷一樣,設下檢核、測驗等機制,當孩子提出疑問或其他想法時,則常換來一頓責罵,像是:聽不懂人話嗎?就照著做很難嗎?不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把教小孩弄得像教小狗,甚至把跟所有人溝通都當成教小狗一樣,形成雙方的對立,再責怪對方不受教。
事實上,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慢慢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也是重要的心智成長指標,到了大人的階段,則不只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培養後設(meta)的能力,站在更高的位階去質疑和檢核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只被自己慣性的想法所操弄,這也是大人的心智重要的成長階段。
我們更應該看到不同想法的價值,就是激起我們的反思,幫助我們從慣性中脫離,找到更好的處世及處事之道。
所以,其實我也很感謝老公的發飆,讓我思考到溝通的目的及最重要的因素,在跟孩子溝通時,也懂得提醒自己放慢腳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