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李昆興部長演講希臘羅馬神話裏的愛恨情仇

今天韓老師邀李昆興部長到學校演講,講題是"希臘羅馬神話裏的愛恨情仇",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有趣。

其實希臘那些神完全亂七八糟到讓我這種邏輯狂翻白眼的程度,非常好奇這些神話背後到底是如何連結起來的,但想不到原來那麼多藝術創作都來自神話裡,開場時因為我在圖書館入口處協助沒有學生證的人進場,有一段沒聽到,但是後來進去還是有聽到一小段的開場,美麗的音樂和藝術品讓人感覺好像走入另一個時空,後來李部長介紹一個一個神話故事和相關創作,許多都讓人感到太美,太有FU了~李部長也真的非常幽默風趣,還放他課堂間模仿豬哥亮的新聞,甚至現場還模仿劉文正....

不過我還是對從樹裡生出兩個人這種故事感到無言...很難理解這要如何影響到西方人的思想...

今天的我也認識到自己的另一面,雖然從小學音樂、學畫畫、學書法...,但因為心裡的抗拒,都沒有真正用心,當然也沒學好,長大更是敬音樂而遠之,不過奇怪的是音感還是很準,左腦沒留神時,右腦也會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對畫、書法的素養算稍微好一點,也比較喜歡,也算蠻識貨的能看懂藝術品...,或許就像美華說的,曾經練過的這些東西,會藏在潛意識中,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吧...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對成長型思維的信仰

老公是個會在無意識間被社會價值牽引的人,也常會在不自覺的言談間崇尚"天資優異"這樣的社會價值,但每每我對這類議題反應總是會特別大,大到他們都覺得這是很一般的社會價值,為何我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某次爭執過後,我靜下心自己思考,於是跟他說明原因。

為什麼我會對這樣的思維有超乎常人的反應呢?或許是因為,我就是那個以前最信仰這樣的價值,但某天突然醒覺後,才發現自己被這樣的思維害慘的人吧......。

還記得在求學的過程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都充滿了名次、分班、志願...,我一直都是在資優班、升學班中,也一直以為這樣就是優秀的表示,但是在班級中,測驗出來的智商高不代表成績好,國中以後,數理的挫折讓我逃避,但又怕被歸類到笨的一類,於是用"沒念書"來掩飾自己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狀況,而不是正視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以前的我,就是標準的僵固型思維的人,面對困難總是逃避,害怕犯錯,總是想找更輕鬆簡單的方法...。這樣的記憶,在看到"心態致勝"一書後,才了解自己生命中的誤區,也更深刻體認,幫孩子貼上標籤,即使是資優的標籤,也不會是好事。

如果不是自己曾經走過這樣的路,並在事後有所覺察,我不會對成長型思維有100%的信仰,甚至可能至今仍是僵固型思維,只能乖乖接受分類的人,所以,也是這樣的經驗,讓我對成長型思維有堅定的價值觀,才有辦法養成孩子75分以上的成長型思維(不敢說100分,因為還有先生和學校、社會的因子)~

父母的價值觀很重要,如果我們搖擺不定,人云亦云,那孩子就會很容易被社會價值所影響。就好像如果我們覺得打電動抒壓很OK,那孩子就很容易無止盡的想要抒壓......。所以,釐清我們的信仰,真的很重要!

行為主義成人教育 反思

本週哲史課的主題是行為主義成人教育,輪到我帶導讀,覺得抽到這個題目,對於我這一個不喜歡被操空的人來說,應該是某些命定的安排。在研讀的過程中,我才了解到,行為主義是影響成人教育最重要的心理學理論,因為符合成人學習中目標導向等特性,最常被應用於成人基礎教育、職業繼續教育與工商企業培訓。

行為主義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其對人類行為的操縱,以及偏重於對行為的引導及測量,不重視無法具體觀察量測的內心思維層面,這也是我先前的想法,但在研讀後我了解並沒有理論是絕對的適用所有情境與需求,而是在不同的情境應該參考不同的理論。

如果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說,或許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就是可以靠行為主義刺激-反應的方法來加以滿足,而再向上則是認知、人本、存在主義...等發揮的空間了。

而這次資料整理部份我引用了黃富順(1992)成人教育目的的資料,經老師提醒先進的著作並非聖經,應與時俱進,我也赫然發現自己無意識的引用動作,確實成人教育的目的應該不可能30年不變,與時俱進的思考與覺察確實十分重要呢!

找到自己100%相信的事 那就是你的天命

道場徐講師多年來推動讀經,感覺他對讀經有100%的信仰,認為一切都能用讀經來解決,雖然旁人看來心中常會出現許多O.S.,甚至會引來內心潛意識對讀經有負面觀感的人100%的詆毀、反對,但也沒人能否定他推動讀經的成就(目前已經設立五個以上的分部,是道場內推動讀經最為成功的壇),除了讀經班,他還開易經班、辦園遊會、更是渡人無數...,這一切背後的力量,就是100%的相信吧。也似乎只有100%的相信,才能真正成事。

我看待很多事,都會看到贊成的理由,以及反對的理由,也多能理解,但唯有素食和成長型思維,我有100%的信仰,因此,在研究所的研究,也在思考朝這兩個方向前進。雖然昨天在課堂間的討論中,赫然發現同學對偶然一餐他人請客的素食,竟會感到反彈?!這讓我很多問號,有點小難過,甚至一度有點想放棄這個方向...

但是今早搜集研究資料,又再度讓我對眾生被食用的宿命,以及看到肉食對環境的傷害而感到難過,甚至是心痛流淚,而看到全球為了環保減碳而推廣素食的趨勢,及各地所做的努力,更覺得自己必然必須要做些什麼才行啊.....

這一學期的哲史課,目的是發現自我。老師問我們相信什麼?能捨棄什麼?慢慢釐清這正是我100%相信的事,也是我的使命!而需要捨棄的,或許就是對他人認同的在意吧...

一餐,少吃一塊肉,真的很難嗎?我們人對於身體的病痛能夠學習轉念,卻不願意少吃一口肉,但是動物呢?動物有辦法能學習對於正值健康之際仍被殺害食用而感到感恩、釋然?能做到不怨、不恨、也不問為什麼嗎?(為了食用安全,他們被宰殺之際並沒有打麻醉,你知道嗎?)

不過回頭想想,好像應該要很感謝和我們持相反想法的人,因為這能夠激起我們的情緒和情感,透過反思,就能幫助我們自我釐清,找到自己的天命。

微型創業鳳凰

今天去參加微型創業鳳凰的4小時初階課,聽了感覺創業真是浴火鳳凰的不歸路,或許能過關,或許不能過關,但都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

講師分享許多心態上的錯誤和個性上的不足都會在這條路上一一現形,還有創業負債數百萬,以及體檢上的很多紅字,建議學員真的要認真思考是不是夠熱愛到要走這條路~

所以.....嗯.....應該要更穩紮穩打一點!不然如果負債數百萬應該會連家庭都不見了......

不過,聽講師的分享,更感受到故事的重要...

從故事帶出意義,聽眾會比較清醒!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人生中的哲學--怎樣會比較開心?

因為弟弟的性格比較散漫,做事情都會自動打折,昨天跟他檢討月考成果,著實念了他一頓。晚上想一想,還是去關心一下他的心情。

我問他,數學考不好,媽媽有責任嗎?他說他不知道,應該沒有吧。我說,我覺得有就有,我覺得沒有就沒有,就像辯論的正反雙方,常是由抽籤決定的,不一定是真的認同自己被分配到的方向,但是無論是哪個方向,都可以找得到贊成的理由,沒有哪一方是絕對對或絕對錯的。

可是,覺得有還是沒有,會覺得比較開心呢?

想了一想,他說,覺得有責任,會比較好。因為這樣可以想想自己能做什麼。

我說,是啊,我也這樣覺得。因為覺得自己有責任,才會想自己應該怎麼調整,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不就只能怨天尤人,當無助的小白兔了嗎?自己只能任由他人和命運擺佈,怎麼會開心呢?

對話結束~~~~~~

然後,我們就來看看他會不會真的有所調整吧......😅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仁遠乎哉 我欲仁 斯仁至矣


今天買水果時,一不小心把1顆芭藥碰掉在地上,只好裝進袋子裡一併買單了,雖然是一件應該做的小事,但卻不見得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但這時的我好像突然對於今天所討論的"仁"有所體會...。

是不是當我們在沒人看到時,也能有意識的為我們在無意中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為能擔起責任,或者有意識的將他人權益置於自己的方便或習慣之前,像這樣內心存在其他生命體,而且有意識的選擇將其他生命體的權益置於自己之前時,或許就是內心存在"仁"了吧?

這樣說起來,並不能怪內心不存在"仁"的人,因為他們可能只是太慣性的以自己為優先了~~~

內心存仁,不只對私心的覺察,更是對慣性的覺察呢~~~

所以我們不應該批評別人不仁,因為他們可能只是被慣性操控而已,真正的重點,似乎應該是在對自我的覺察與負責?

而能仁心常駐,也就是覺察與負責常駐,或許就是儒家傳說的君子了?

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為何故事如此重要?

在韓老師請我們準備的跨領域思考大哉問上,看到了"為何故事如此重要?"這個提問。

很意外看到這個問題,才發現原來故事的重要性是一個重要議題。

無獨有偶的,今天聽一本書,說書人提到,著名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於其2005年出版的著作《全新思維(A whole new mind)》中提出,人類社會已經步入「全腦時代」,在這個時代,知識不再是力量。他開創性地指出:未來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唯有擁有右腦時代的6大全新思維能力: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即「三感三力」,才能於決勝於未來。

幫出版社採訪企業主寫人生故事的我,特別有感。

因為有故事,所以資訊能被接收, 因為有故事,所以資訊能被記憶, 因為有故事,所以資訊能被傳達。

在寫故事時融入娛樂感、意義感,更能激發人的共情力。

2005年出版的書即能有此前瞻,令人驚嘆不已。

知識不再是力量,因為現今世界不僅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現更已進入"概念化時代"。

繼左腦、右腦後,現在更講究全腦思維!

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