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弟弟用均一預習六年級的課程,最後一段其實並不順利,後來他錯太多題感到抓狂,就決定闔上電腦不做了。
午餐時,我跟他分享前幾天看到洪仲清心理師分享蔡淇華老師在新書《青春正效應》的一篇文章,提到大腦雖會引導行為,但重複行為傳出的訊息,又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所以蔡淇華老師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因此,現在的他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FB搜尋 踢貓/踢狗效應 可以看到原文。)
蔡老師說,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有一天,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
我問弟弟,要當情緒的主人,還是要讓情緒當他的主人呢?我們討論了讓情緒當主人可能會如何,剛好社會上也有非常多案例,讓他可以馬上理解,選擇了要當情緒的主人,也認知到可以從覺察自己的情緒,利用深呼吸和暫停的方式,並且調整解題的態度和做法。我跟他說,我們一次一次練習,讓理性的腦慢慢長出來好嗎?他點點頭,願意試試看。
今天早上,弟弟再度做昨天讓他抓狂的那一個回合,一樣遇到錯了幾題的狀況,但他這次就繼續靜下心找問題,甚至沒有問我,我鼓勵他,跟他說理性的腦已經長了一點出來了^_^
其實,即使有人會選擇讓情緒當主人,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孔子說,人有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困而學之,和困而不學者,有的人生出來就懂了,有些人看了文章就能有所體悟,懂得調整自己,有些人要自己撞得頭破血流後才懂得要調整自己,其實這些都很好,但困而不學者,其實也很多啊,也沒什麼關係,或許就是因緣,只要這是他該學的功課,或許經過好幾世的磨練後,也終能學會吧......。
引導孩子自己去想,不管他選擇什麼,都不用太過在意,有什麼體悟可以和孩子分享,但不用如同罹患強迫症一般非改變孩子不可,認清自己也不一定全然是對的,也或許你就剛好不是那個能改變他的人而已。就好像分享自己這個學習的心得,也不會期待看到的人就有所得,但只要不吝嗇出一點點自己的力,或許就會如同蝴蝶效應一樣,對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有正向的幫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