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孩子用3C 不如提醒珍愛眼睛
任何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的限制,一定都有其原因,像是限制孩子用3C,就是因為怕孩子眼睛搞壞了,或者佔用太多時間沒空念書,但是在面對孩子時,就只剩下用負面表列的"限制"這個層面,所以孩子就會反彈,因為不明白背後的那層用心,或者小時候放任,到大了情況難以控制,才開始採用嚴厲手段,於是一不小心就上了社會新聞。
當然,很多爸爸媽媽會說有提醒孩子會近視,但是不妨再仔細想想,孩子是否了解近視是什麼意思,是否真的明白以後必須承受的諸多不便並且滿心願意承受?還是會誤以為花錢戴角膜塑型片或買眼鏡就可以全部解決,而錢是父母在花不是他們?
如果可以從小就不斷溝通,透過生活經驗提醒孩子"體會"到眼睛的重要性,認知到眼睛要用到80歲,而且任何矯正都所費不貲、長期甚至可能有失明等嚴重後遺症,而且要自己買單,還會限制職業選擇...,用正面表列讓孩子明白保護好眼睛在未來的數十年可以獲得的自由和優勢,讓孩子自發性的保護眼睛,是不是會更有效?
限制孩子交友、零用錢 不如陪伴孩子學習感恩、自律和自愛
很多父母用負面表列限制孩子用3C或耍廢的時間、限制孩子的交友,許多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但到了面對孩子時,也常只剩下責罵和控制。
但如果可以從小用正面表列肯定孩子做到感恩、自律和自愛,感謝自己有受教育以貢獻社會的機會(做人的價值),也陪伴孩子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感受到生命的充實和成就感,自己願意好好管理時間,選擇益友...。當孩子自己想要更好,也相信自己能更好時,怎麼還會需要責罵和控制呢?
不知道會不會有很多人跳起來問:難道都不能限制嗎?目前我的感覺,"限制"比較有成效的時間,大概是要在孩子小三、小四以前,因為還沒有太大的自主意識,或許可以接受比較多的限制,當然,也要同時讓他們學習了解原因。
也就是說,從小的陪伴,用稍微嚴格的態度和有規律性的計畫,陪伴孩子去體察、去珍惜,奠定親子間情感深厚的根基,透過生活去
尺度真難拿捏?謝謝孩子給我們自省及學習成長的機會
陪伴孩子確實尺度很難拿捏,雖然養成好的習慣,當然最好是愈早愈好,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家孩子自小就很難管教,也不妨思考看看自己的手段是不是太高壓了?是不是做太多了?是不是太多限制,太少鼓勵?
如果你覺得自家孩子到國中、高中都還很乖,也不妨思考自己的手段是不是太高壓了?是不是做太多了?是不是太多限制,太少鼓勵?因為情緒會一直尋找出口,不是不爆,只是缺口未找到而已。
學習自律、取捨和設身處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品格,像這樣適度的限制和引導是可以的,然後父母就可以慢慢放手,讓孩子試著從自己規劃和面對中學習和成長。
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是要提醒父母教養自己,而不是教養他們!謝謝孩子給我們自省及學習成長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