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

從世界財富分配趨勢看到教育的方向

從世界財富分配趨勢看到教育的方向

貧富懸殊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當下各位同學可能只是稍有感覺,並且努力想讓孩子成為富的一方,然而,當1%的人掌握全球64%甚至更多的財富時,您還會覺得應該努力讓孩子成為富的1%嗎?想一想,那1%的人和他們的孩子出門,會是多大陣仗?(以免被搶、被綁架),那個時候的社會,會是怎樣的社會呢?

英國下議院圖書館(House of Commons Library)2018年4月發布一份驚人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可望掌控全球64%的財富。(資料來源 https://m.ctee.com.tw/focus/vvgc/181222)

根據英國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於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貧富差距報告,全球前26大超級富豪的身家,已相當於地球上最貧窮34億人口的總財產;相同人口在2017年,還抵得過前42名超級富豪。(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606155)

這個趨勢合理嗎?有可能發生嗎?想一想,工業4.0的智慧製造、可以訂製完美的基因工程......,豈不正是引導世界走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方向?

我是在聽完盧蘇偉老師的演講後,才切身有感,盧蘇偉老師的兒子,也是因為看到這樣的議題,才棄理組改文組經濟系,目標是找到減緩貧富差距的方法,並以此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

認真思考當前的教育,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是否應該把過去競爭的觀念改掉,思考個人與社會間的關係?

那天,聽完盧蘇偉老師的演講,下午又去聽蔡淇華老師關於寫作的演講。蔡淇華老師說,108課綱的目的就是"共好",教學的眼光,將由過去的"我"走向"我們",引導孩子思考我們和自己、社會、國家和國際的關係。(他猜題今年大考作文可能的方向,是請孩子寫一封信,勸大家一起改善社會或自然的某個問題,寫在這裡給今年要考試的孩子們參考),剛好跟盧蘇偉老師分享的,指向同一個方向,就是使命。

我們人在人世間生存,應該要有使命感,也會從使命感中得到方向,感覺充實,努力不懈的追求,也會自然而然得到自己內心認定的成功,這應該是比社會價值中的功名利祿更加重要的。

我不喜歡用功利的角度來勸人要重視某些議題,但是看起來,無論是就功利角度的考題,或者以活出生命價值為目的,似乎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就是要把過去競爭的觀念改掉,思考個人與社會間的關係。

孩子可以怎樣思考個人和社會間的關係呢?入口在哪裡?您家的孩子有關注社會的課題嗎?有哪些呢?希望能有同學願意分享...。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幫孩子找到打從內心喜好的事,真的很重要嗎?


幫孩子找到打從內心喜好的事,真的很重要嗎?

我覺得,從對生命喜愛的角度來說很重要,但將之用於對工作志向的立定,卻未必很重要。

想想從小到大,我喜歡過的東西太多了.....。國中時喜歡時尚,常常借國外的服裝雜誌來看,大學莫名其妙念了新聞,但是當時喜歡投資,所以本科的課都沒認真上,倒是去修企管的財報分析之類的課很認真;因為喜歡和投資有關的東西,到財經媒體服務,卻發現了解企業主經營管理的思維更是有趣!甚至也曾經愛打線上遊戲,想去遊戲公司工作,曾業務接觸人,認識人性,也覺得很有趣,這幾年喜歡植物,也對佛學、心理學感興趣,現在又希望能在教育上幫助更多人,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

這樣看來,要說教育是我打從內心喜好的事嗎?如果大學時念師院就好了?前面都走錯路了?我覺得也不是...。而是以上的一路走來,帶我來到現在這條路上。莫名其妙分數剛好到一點也沒興趣的新聞系,卻讓我剛好有機會讓內向的自己有許多人接觸的機會。從過往的經歷,讓我感受到現在在這條路上的使命感。

前陣子跟表哥家念心理系的老二聊天,那時我對阿德勒著迷,還真的在想如果大學時能念心理系就好了,但跟他一聊之下,卻發現阿德勒對他來說只是一門要讀的學說,他也並不是很了解或認同,當時的我好訝異...。但回想2X的我,如果念心理系,或許也會跟他一樣吧...。是這些年的學習與體會,才讓我真正看到阿德勒對人追求幸福的明確指引。

所以,其實我覺得冥冥中都有註定,不用著急。正確的人生態度是重要的,但是即使沒有以致於走偏了,或許也正是老天要你走到別條路上看看,有機會再走回來,就會更有感,更珍惜。

妹妹很羨慕她的一個同學,從小就意志堅定的追求社會價值,所以有收入很好的工作、很好的另一半,連要維持身材的意志都很堅定,能夠鞭策自己參加馬拉松等競賽。我跟她說,我以前也很羨慕這樣的人,但是現在不會,因為,現在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只是時程不同,如果你曾經走過歧路,代表老天要你到歧路上學習,走回來時分享所見所聞,更能感動與影響別人。(符合社會價值的路未必是正路,不符合的也未必是歧路,端看自己如何定義。)

以前的我,也會很想知道孩子到底有什麼志願,要怎麼栽培他,但是,研究顯示,2030年高達85%的工作現在根本不存在,2030年,離現在只有11年呢!!!

所以,現在的我只想好好陪伴,陪著他在當下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從中獲得學習與人格的成長。只要在他面對任何挑戰時在背後支持他,把選擇權留給他,不要變成他心裡面那個--當初害他走上歧路的人,就好了。

幫孩子找到打從內心喜好的事,你覺得真的很重要嗎?以身作則,認真面對當下的課題,試著喜歡上人生中每個階段的挑戰,並從中獲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感,才是我現階段心目中認為最重要的事!


02.如何幫助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

如何幫助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態度 正視挫折(內有抽獎活動😁)
邀請各位同學一同思考,如果把「幫助孩子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這個目標當最高指導原則,應該怎麼做呢?
不妨,先把「幫助孩子」這四個字拿掉,問問自己,怎樣「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想想自己是否曾經有過跨越失敗的成功經驗、屢敗屢戰的經驗?或者想想,自己是否曾經有過遇到挫折就放棄的經驗?
想想我自已,好像如果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做的事,又遇到挫折,就會很容易放棄;知道為什麼要做的話,遇到什麼挫折都不怕...
如果,不知道為什麼要做的事,但卻因此被肯定,也會從中找到意義;知道為什麼要做的事,又能得到成功經驗,就會更加強自己的信心!
如下表所示~(不好意思,不會做美工,加減看^^")

知道
不知道
挫折
堅持
放棄
成功
更有勇氣
找出意義
再嘗試的勇氣
由此可知,什麼很重要呢?1.知道為什麼要做很重要;2.獲得成功的經驗也很重要。
所以幫助孩子學習,就可以從兩個面向著手,一就是想方設法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進一步想要學習,二則是讓他們獲得成功的經驗。
以上,您同意嗎?
所以,問題來囉~~~
Q1.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Q2.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經驗?
經過自己思考的,才會連結到行動!沒有標準答案,開放大家一起動動腦,回答就可以抽"台灣印象地圖"一幅(請自行GOOGLE),不小張哦!尺吋108x72(cm),可擇一回答,2個都回答就有2次抽獎機會哦!(我會幫有回答的同學編碼)(限台灣本島)
引導孩子學習,需要你我一起用心!看這篇有所收穫的話,一樣請大家邀請身邊的家長加入社團,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


幫助孩子「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這個目標中有一個關鍵字就是「正視」。

所謂的正視不是無視而是正面相對仔仔細細的用目光的焦點完整檢視那麼正視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找出挫折的積極意義與價值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大人愈來愈膽小了,正因為經歷過許多,用著自己狹獈的視野對事件妄加解讀,就擔心孩子也會面對一模一樣的情況,心急著想在事情發生前點醒孩子;看著孩子的個性、行為感到諸多不順眼,把自己心裡寫的故事再加油添醋硬套在孩子身上,還要告訴孩子是為他好,希望能改變孩子...

於是,孩子從小心裡就有很多怕,不知所然的怕,侷限著他們探索的腳步。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01.用正向積極的心 打開生命的禮物盒

用正向積極的心 打開生命的禮物盒
各位同學午安,前陣子答應各位同學,要分享這段時間以來的所學,但一方面因為出版社又一直丟文章請我幫忙看,一方面我又總在思量,到底該從哪裡開始,才是最重要的呢?這終於在我今早接到的一則訊息中找到了答案。
今天早上,有一位前陣子採訪的上市櫃公司老闆,跟我分享他們公司最新的技術進展。這位董事長,是世間各式靈魂的人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我想,他靈魂的目的,就是來人世間嬉戲、體驗極限,因此,不管多大的任務,甚至是挫折,在他看來都是非常有趣,甚至是令人興奮的經驗。
如果生命在於世間應有其可以效法的典範,我想他算是在早期開始就有充份發光發熱,十分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以他為例,再來想想,我們現今看到社會上許多被認為是「了不起的人」,是不是也都正好是「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的人」呢?
在資訊這麼多的時代,很多爸爸媽媽總想為孩子做最好的準備,但是光是學校科目就這麼多,還有更琳瑯滿目的才藝課,一個108課綱的更動更是讓大家著急著想知道如何因應……。
但是,與其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其中亂闖亂撞,不如把自己的眼光再提高一點,從更高一點的地方往下看。
您也看到了嗎?對的,原來,幫助孩子「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才應該是凌駕於一切,應該要有的思維與態度。
爸爸媽媽都很希望能夠正確引導孩子學習,但是,相信大家也都能理解並認同,如果我們沒辦法用正確的態度引導,那麼就算方法再多,孩子也聽不進去,更不用說會照做了,所以,我會想先把正確的心態,放在方法的前面。
如果您也同意我上述的論點,希望能留言+1,並且邀請您的一位好友加入社群,我們再繼續分享,如何建立正確的心態,並進而幫助孩子,「能夠用正面積極的態度,正視挫折」,再進一步面對學習的課題?
(我以前也沒認真想發展過社群,但是想想,如果能幫到更多孩子,那不是很棒嗎?邀請您一起來為社會努力^___^,至於,到底會不會沒人理我呢?讓我們靜靜看下去.......😆)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人生的經驗真的能夠傳承嗎?

人生的際遇,是由無數選擇構成,曲曲折折,帶我們來到今天所處的情境。前陣子跟2個企業經營者聊到人生觀,更有深刻感受,因為同一件事,兩人卻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老闆A覺得,爸爸叫他不要靠借錢做生意,讓他一路發展都受限;老闆B覺得,爸爸叫他不要靠借錢做生意,讓他得已避過金融危機......。

在自己的努力下,老闆A雖然物質生活已經無虞,但仍然非常羨慕更有錢的人,並覺得自己選錯了行業,所以賺得不夠多;一樣是白手起家,老闆B則感覺富足,感恩身邊的所有人。

老闆A至今對父母有許多怨懟,老闆B卻只恨子欲養而親不待。

看看他們的童年,原來,老闆A的父母並沒有陪伴,而是把孩子丟在務農的大家族裡,讓孩子一個人面對大家族的冷眼;老闆B則是一路以身做則,待人寬厚,給孩子的觀念--要做憨人給天公疼」。

人生的經驗真的能夠傳授嗎?有絕對的嗎?

如果孩子因為內心的匱乏,即使功成名就,仍然像老闆A一樣
在羨慕他人,埋怨父母,這樣的生活,是我們會希望孩子達到的成就嗎?


以,你有沒有發現,重點是陪伴,以及引導看事情的角度?

回頭來看,就是因為當年父母沒能力教我,我功課才會不好,以致於現在沒有好的工作機會。」、「就是因為當年聯考失常,學歷不好,以致於現在無緣大公司。」、「就是因為沒有有權有勢的人脈,所以沒有好的際遇,人生中沒有貴人,所以現在生活不如意」、「就是因為家裡沒錢,沒有升學的機會,所以沒有學歷可以做比較好的工作。」,這些遺憾,變成我們今天的早知道...。「早知道就用功一點」、「早知道就再堅持一下」、「早知道就念XX系」、「早知道就念XX學校」......

這些父母心中的早知道就...,是真的早知道就好嗎?人生的經驗真的能夠傳授嗎?有絕對的嗎?還是應該學著感恩經驗,用智慧思考,把重點放在現在"自己"該怎麼做?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人生最大的幸福感來源,就是為別人帶來幸福

思考「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並付諸實行,是阿德勒心理學所提示的通往「幸福」的道路。我發現貓咪是一種很奇特的生物,能夠用很淺明的方法,就能讓你體認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感來源,就是為別人帶來幸福」這件事。

跟孩子一起看著小斑沐浴在陽光下翻滾,我們彼此間交換了一個微笑。當認知到自己為貓咪帶來幸福的同時,我們也為自己帶來幸福。

要常常讓孩子體會這樣的幸福感,這樣的心才不會有所缺損,也更能明白自己生命能創造的價值,會更有勇氣!

如果我們能為更多家長、更多孩子帶來幸福,相信內心的幸福感必然更是滿溢!


歡迎有養寵物的朋友一起分享您家寵物的幸福照!

出版社的稿終於告一段落了


這一個多月來,我在幫出版社寫稿和改稿,總共交了10篇3,000字的稿,改了4~5篇別人的稿,只有過年有好好休息到,今天終於告一段落了!(OMG!!!)

出版社的稿真的太燒腦,但是透過採訪,可以接觸許多老闆,了解他們的思維及過往經歷,其實是很有趣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更讓我不由得問自己,怎麼當年會到報紙而沒有考慮過出版社???如果當初的選擇不同的話,後來的際遇必然也大不相同了吧......人生無時無刻不在選擇,卻多是跟著感覺和有限的認識走,很難真有覺知呢...

這一個多月以來透過採訪和寫稿,其實也學習了很多,也有抽空看了一些跟學習有關的書,大概知道怎樣幫助每一個孩子面對學習的挑戰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把心得整理出來...

弱弱問一句,不知道會有人期待我的整理嗎?

初步想法--

心理-正向教養、成長型思維

讀書技巧-心智圖、看懂題意、狡猾讀書法(答案-->題目+答案-->教科書)

讀書習慣-日韓台學霸都是這麼做的、RECALL的重要性、頻率與時間點、